不少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多多少少都遭遇过无底线的价格竞争或低水平重复建设。这种“内卷”所带来的,只能是产能过剩、利润微薄、应收账期拉长等后果,长此以往势必对企业及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抑制,继而阻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内卷式”竞争,关键在于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相得益彰的市场环境。通过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和跨区域监管互认制度,消除行政性市场分割的制度壁垒,激励企业突破既有技术路径依赖,倒逼企业竞争焦点从“卷价格”回归至“卷质量”“卷技术”的价值轨道。
治理“内卷式”竞争,须与优化营商环境相辅相成。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要推动市场经营主体从“价格战”的零和博弈中跳出来,摆脱对政策补贴的路径依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存量争夺转向增量开拓,充分释放经营主体的创新红利、质量红利和品牌红利。
治理“内卷式”竞争,重点在于构建有助于促进公平竞争的长效机制。从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升级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体现出决策层通过系统化、法治化手段长效治理“内卷式”竞争的政策导向。
需要指出的是,治理“内卷式”竞争,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要鼓励公平且理性的竞争,通过构建优良竞争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引导经营主体摒弃价格战等粗放发展的老路,坚定走创新发展的新路,实现从“内卷”转向“竞合”,合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委会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