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中,无论是锻长板、补短板还是日常运行,都离不开众多要素的有力支撑。“高垄结大薯,深水养大鱼”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有助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内卷式”竞争。

近年来,一些领域积极探索、锐意改革,运用市场化机制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近期,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此次开展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既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涉及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这一突出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顺畅流动,让“市场说了算”既是过往的经验之谈,也是未来的成功之道。比如,在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更好地打破行政区划、身份区别、门户之见等束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跨出校门、深入科技型企业,促使论文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带来真真切切的好处,能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得到更好彰显。
让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需在挖掘资源上下功夫,让资源有限、要素有价等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强化责任担当,突出问题导向,主动破解发展中的堵点难题,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转化机制。宁夏《构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是全国首个针对葡萄酒产业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文件,相关改革涵盖融资、流转、托管、风险管理、评估管理、数字认证等全流程,有助于借此解决葡萄园如何长期稳定经营、酒庄融资难、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难题。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牵涉广、难度大,任重道远。只有勇闯改革深水区,在促进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才能持续拥抱发展蓝海,为未来创造无限可能。
工委会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