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发展状况,是观察经济运行、改革成效的重要窗口。最近,我们召开“经济形势与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邀请十多位民营企业家参会,听取他们对营商环境的看法和建议。
大家谈到,这几年我国持续推进“放管服”、“营改增”、投融资等改革,实施减税降费、推动“双创”等新举措,出台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某公司负责人说,他们是国内首家以“创业工厂”命名的企业,也是当地最大的“双创”基地,现在进驻企业超4000家。他们为这些初创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创业投资+创业金融”在内的全程服务,联系大企业为其搞配套研发,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联动、融合发展的模式。“创业工厂”对台湾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台湾大学毕业生起薪一般3万台币,合六七千元人民币,大陆这边比台湾高,创业还有各种补贴,现在许多台湾年轻人都跑到他们那里搞“双创”,认为大陆“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台湾已不可同日而语。另外一家企业负责人说,他们是一家传统中医药企业,这几年日子总体不错,赶上中医药发展的最好时期,未来健康产业将会有一个更大发展。还有一家企业负责人说,该公司现在已成为知名的“互联网+出行”一站式平台,最新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用户达4亿,2016年有1700多万人在该企业拿到收入。如今该企业正在积极抢占全球智能驾驶技术的制高点,已在硅谷收购了一家无人驾驶研发团队。
一、当前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大家在发言中谈到,现在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很好,而一些传统产业却负担沉重、步履维艰。特别是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一是民营企业经营压力很大。与会企业家认为,当前经济回升主要还是周期性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然不足。一位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经济好转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国际市场需求增加,而不是实体经济真正走出了困难。“双创”对经济拉动有很大作用,但面临不少制约。
二是市场竞争环境不好。有的企业负责人说,企业深受假冒伪劣之苦,不合格产品往往都能够拿到合格证书,工商、质检部门只检查送检产品,而不是到生产现场“盲检”,这样做只能是“隔靴搔痒”。产品招标也只是比价格,而不是比质量、品牌,最后是“谁出价低谁中标”,结果是把质量好、价格高一些的产品排挤出市场。另一位企业负责人对此深有感受,他说同样生产一种药品,某地一家企业一盒卖1元钱,把药材原料的根、茎、叶都入了药,而他们只用优质药材原料的根部入药,光生产成本就要3.7元,这两种药的成本和疗效有天壤之别,但招标时只以价格取胜,结果是“劣币驱除良币”,非常令人痛心。
三是市场准入看得见、进不去。多家民营企业都反映,这几年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很好,但存在不落地的问题,“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仍大量存在。有些地方的项目招投标,表面看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会从企业资质、项目经验、人员组成等方面设置各种条件,加上明里暗里的歧视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可投资的领域大大“缩水”。一家企业负责人说,一些PPP项目现在国有企业参与的多,民营企业参与少,一些政府官员怕与民营企业沾边、打交道,民营企业要参与也只能打国有企业的旗号。民营企业申请科技项目资助也很难,往往办不成。另一家企业负责人直言,当前很多优势PPP项目,不少都被大型国企拿走了,民企很难争取到好的项目。还有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有的省份有一个大型国有建工集团,民企只有与它挂靠上,才能更容易中标国有建筑项目,这已成为一些地方建筑市场的“潜规则”。某企业负责人介绍,许多城市设置了网约车的轴距、排量、功率等与安全运营无直接关系的高门槛,搞出各种各样的名目,如要求司机必须重新考试、统一安装GPS、不允许打顺风车等,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出租车公司的利益。有位企业负责人还说,他们在机场、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等地方设立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心,顺便经营本企业生产的为数不多的精品中药,但按规定开中药店必须有80平方米店面,他们30平方米就拿不到证。中医诊所开办非常困难,有的装修好几年了,仍然开不了业。
四是实体企业税费负担仍然沉重。一些企业表示,“营改增”全面推开以后,有效避免了重复纳税,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但也有企业表示,感受不明显,甚至税负还有所上升。有位企业负责人反映,一些地方税收随意性、自由裁量权太大,哪家企业适用哪类税率,有的时候完全看征税人员脸色。还有企业负责人说,现在他所在的企业在全国发展,各地方为了收税都要求成立分公司,这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有的企业还反映,民营企业用工成本上涨较快,与2016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30%,五花八门的评估、鉴定、监测、认证等收费问题也比较突出。
五是部分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一位企业负责人反映,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但有的地方民营企业贷款比国有企业更难更贵,通常会在规定利率基础上上浮50%左右,再加上房产土地抵押登记费、工商查询费、抵押物评估费、担保费、会计审计等中间费用占贷款成本20%左右,融资成本高得离谱。另一位企业负责人说,许多企业每年为贷款支付的利息超过利润,上缴的税收也超过利润,最后留在企业的利润微乎其微。还有企业提出,企业杠杆率高,主要是国有企业高,很多实体民营企业并不高,但现在一些降杠杆措施“一刀切”,造成民营企业“陪着吃药”,企业债利率大幅攀升,给本来就处于融资困境中的民营企业又添了压力。
六是一些地方政商关系不融洽。多位企业家反映,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推进,政府窗口服务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作风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但又出现了“新衙门作风”,突出表现为门好进、脸好看了,但“只微笑不办事”的多了;吃拿卡要的少了,但“不贪不占也不干”的多了;纪律意识强了,但“怕担责、不作为”的也多了。在上马一些新项目的时候,有些干部以政策、纪律为借口,坚持所谓按“规矩”办事,对企业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不关心、不回应、不作为,能推则推、能躲就躲,这使民营企业急于办事而找不到门路。
二、加快改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
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关系到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哪个国家的营商环境好,企业就会去哪里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营商环境不好,企业就会“用脚投票”。对企业吸引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我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是我国改革发展中遇到问题的综合性反映。大家在座谈中谈到,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要靠改革,大刀阔斧地推进制度性改革,更大程度释放制度红利。
第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决为民营企业发展开便利之门。要真正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完善以负面清单为主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解决“准生不准入、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成效。把国有民营平等对待、一视同仁的政策落到实处,而不要逼着民营企业“戴红帽”。进一步完善PPP模式,让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建设和运营,而不是只给国企、不给民企。推进新型政商关系建设,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学习借鉴服务行业由顾客打分评价的经验,让企业为职能部门服务打分,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二,重拳治理假冒伪劣产品,创造以质取胜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当前侵权售假行为屡禁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非法所得太大,起不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反而助长了违法违规有利可图的风气。大家提出,要重典治乱,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治理力度,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真正让质量和品牌成为企业生命,让假冒伪劣寸步难行。建议加快修改完善“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招投标不能再仅仅以低价取胜,要大大提高质量、技术、服务和品牌的评分占比。工商、质检部门的检查不能只是送检,而要到现场随机抽检,由“明检”变“盲检”,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坚决保护名优特高产品。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使得那些不讲诚信、制假售假者动辄得咎,让那些资质好、讲信誉的诚信企业处处受优待、受尊重,畅行无阻。
第三,更大力度实施减税降费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税率,改善税负环境,是全球大趋势。现在OECD平均税率已降至22%左右,加拿大和英国的公司税率只有15%,美国也正在酝酿重大税改计划。我们要在落实和完善已出台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实施导向更明确、受益更精准的减税降费措施。比如,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企业贷款融资付出的利息等费用,不能纳入进项抵扣。应扩大“增值税”抵扣链条,将与融资费用相关的进项税纳入其中。进一步明确增值税税率每档的适用范围,减少税务征收的随意性。目前印花税多达13个税目,其中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一些大型企业购销金额巨大,按实征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万分之五贴花,其他账簿按件计税5元/件,但现实中企业大都实现无纸化办公。应减少印花税品种,适当降低购销合同等的印花税税率,取消“营业账簿”等印花税。严肃查处针对民营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有企业提出,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高达30%,大大高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以上靠公路运输,海铁联运比重不足3%,远低于全球20%、美国40%的水平。要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采用多式联运畅通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打通物流运输“瓶颈”,加快发展集疏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四,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双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民营企业隐含着很大的“双创”积极性,对发展“互联网+”产业具有很高热情。有位企业负责人谈到,他们的线上平台企业现在已发展到几万家,形成了“互联网+”的产业链,并且出现了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希望国家在这些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还有企业建议,希望落实国家创新基金、科技项目申请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不要与国有企业区别对待。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搞“双创”,要有特殊的金融支持政策,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比如推广投贷联动模式,发展创投、风投、天投等各类投资,助力“双创”更快更好发展。另一位企业负责人建议,完善国家对传统老字号中医药的支持政策,如知名中药配方保密到期延续保护、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医药特别保护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