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少行业进入新旧动能转换与存量竞争阶段,低价、低质、低水平竞争现象日益蔓延,不正当竞争、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多发高发,严重扭曲市场机制。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施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矫正市场失灵,规范竞争秩序,使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深刻认识“内卷式”竞争的危害,聚焦人民群众关切,重拳整治劣质低价等市场乱象,才能更好地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价格违法行为。分领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恶意比价、虚假宣传、低价倾销等市场乱象,严惩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和法律规则,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切实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深入治理网售领域假冒伪劣等突出问题,规范重点产品网络销售行为,加强重点产品质量监管,组织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守牢质量安全底线。
坚决打击侵权假冒、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高压态势,加大跨区域执法力度,强化侵犯商业秘密、商业标识和商业信誉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运用信用手段赋能治理“内卷式”竞争。及时将导致“内卷式”竞争经营主体的失信名单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信用约束。探索建立信用合规建设正向激励机制,提升市场整体信用水平。
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地方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审查力度,在全国范围组织审查抽查,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
积极推动行业加强自律依法竞争。加强相关领域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强化行业自律行为指导,防范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风险,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指导行业协会依法自律,自觉抵制低价倾销、互黑互踩等乱象,营造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良好氛围。
不断提升企业公平竞争合规管理能力。推动《经营者公平竞争合规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实施,指导企业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是一项系统工程,强化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协同治理,健全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权工委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