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会上出现以“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部分消费者因轻信此类虚假宣传陷入困境。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7月21日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

根据风险提示,“职业背债”陷阱主要有以下套路:
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只需贡献自己征信”“短时间轻松获得高额酬劳”“不用本人偿还债务”等话术为诱饵,吸引目标人群。
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资料,将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骗取银行贷款。
抽取高额分成。获取银行贷款后,不法分子抽取高额分成,将相关债务和风险全部转嫁给背债人承担。
风险提示称,一旦成为“职业背债人”,将面临诸多风险隐患:承担高额债务,逾期未偿还将面临催收、罚息,甚至被起诉;个人信用受损;法律风险极高,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洗钱等刑事犯罪,沦为不法分子的共犯,面临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
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监管总局提示:
提高风险意识。面对“职业背债”这类看似轻松赚钱的“好事”,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铤而走险,贪小失大。
珍惜个人信用。按时偿还各类债务,不随意为他人担保,不参与任何形式的骗贷或信用卡套现。发现信用记录异常,及时联系金融机构核实处理。
审慎对待“代办”业务。务必选择正规、可靠的渠道办理业务,在任何合同上签字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明确自身权利义务。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求助举报。目前,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正在联合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依法严打骗取贷款、贷款诈骗等犯罪活动。一旦不慎卷入骗局,要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权工委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