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政策不是征信洗白

为帮助个人加快修复信用记录,同时发挥违约信用记录的约束效力,人民银行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济政策,对疫情以来违约在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示。这项措施将在履行相关程序后,由人民银行会同金融机构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计划在明年年初执行。

良好的信用是现代社会公民享受金融服务的基础,新政策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只要积极履行义务、纠正错误,信用是可以恢复的。这将激励个人主动偿还欠款、处理历史遗留的信用问题,而不是“破罐子破摔”。对个人而言,信用修复政策将有助于打破“一朝失信,终生受限”的困境,为那些非恶意失信且已积极改正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避免其因一次失误而长期受限。

对金融机构而言,鼓励借款人修复信用,本质上是鼓励他们归还逾期债务,这将有助于银行收回逾期贷款、改善资产质量,还将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将那些已经修复信用的“前失信人”重新纳入服务范围后,有望扩大有成长潜力的客户群体。

需要强调的是,人民银行拟推出的信用修复政策,不是所谓的征信洗白。信用修复是一个有条件、有程序、有时限的过程,要求借款人已结清所有欠款,并保持一段时间的良好信用记录,通过主动申请、参加信用培训、作出信用承诺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诚信意愿。当前社会上那些打着“征信逾期不可怕,修复征信获新生”旗号的“征信修复”本质上都是骗局,其真正目的在于骗取相关费用、盗取个人信息等。

一个健康的诚信体系,不仅要有“失信受惩”的刚性,也要有“守信受益、改过自新”的弹性。从“信用惩戒”向“信用惩戒与修复并重”的转变,体现了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治理理念的进步。新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教育和救济那些非恶意失信的群体,而非包庇和纵容“老赖”。


工委会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5年11月21日  

yshjw

关于作者: yshjw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