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今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表现,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5.3%、4.7%、4.6%,这样的表现确实“来之不易”。9月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显效,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我们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供给支撑、政策驱动,也离不开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以汽车为例,截至6月底,保有量已达3.45亿辆,但千人汽车保有量仍不及发达国家一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只有2472万辆,后续需求源源不断。市场孕育竞争优势。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领先全球,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国际先进,正是在日复一日的供需良性互动中,新技术新产品加快了产业化步伐。事实证明,有超大规模市场这个最稀缺的资源,经营主体长期稳定发展就有广阔疆域,科技创新就有深厚土壤,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就有坚强后盾。
韧性是最充足的底气
我国的发展过去没有因为“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见顶论”而见顶,中国经济在各种“压力”面前交出高分答卷。前10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2%,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在外部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实现外贸提质增效,彰显了中国经济韧性。韧性,源自稳固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链优势,也源自高超的调控水平。“前高、中低、后扬”,2024年的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牢牢掌握了发展主动权。
潜力是最大的增长空间
我国已多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从人均和结构看,仍有巨大潜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较低;人口城镇化率为66.2%,未来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万亿级投资需求;我国财政赤字率、政府负债率较低,政策工具箱储备依然充足;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人口红利”正向“人才红利”转变;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支撑起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提升经济运行整体效率、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总体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客观现实,这是差距,也是潜力,是发展的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困难挑战,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胜信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聚合力,是不断释放发展潜力的必然选择。
从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到出台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今年以来,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正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航行在高质量发展水域的中国经济大船,必将乘风、破浪、向前。
权工委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