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宁国市进一步强化标杆引领,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2021年,该市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7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夯实政务服务,开展为企服务“先行一步”
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线上线下办理,打造全覆盖的政务服务工作网络,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100%,平均办件承诺时限由5天减少至1.17天。
推广网上办件模式。引导企业和群众从安徽政务服务网上申请办事,尽可能实现“网上办”,今年以来新设企业1885家,网办率100%,梳理“非接触式”网上办税清单共27个涉税缴费事项,累计办理“网上申领、邮寄发票”业务共31290笔,2021年“市民之家”全年快递各种办件结果6000件。
建成网上中介超市。内容涵盖咨询评估、勘察设计、测量调查、检测服务等5大服务类别42种服务类型,提供择优选取、竞价选取、均价比选、自主谈判等4种选取方式。正式运行以来,入驻中介机构185家,项目业主98家,服务采购项目432个,采购资金总额1369万,资金节约率约25%,有效避免“红顶中介”现象。
创新招投标方式。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为抓手,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见面”“零跑腿”。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公共资源交易部门的联系,加大远程异地评标力度,加速常态化远程评标。全面推行“电子招投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进入平台的各类工程100%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2021年,共完成327个不见面开标,实现5个跨省、5个跨市异地评标评审。
深化审批改革,助推项目落地“提速一步”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效率,打造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助力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和开工建设。
严格实行容缺受理。为推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落地,2017年开始对重大项目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机制,先后为宁国中学高中部、市委党校、安徽海德门窗、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市中医院等88个重大项目实行容缺审批。其中,2021年为金安国际年产3000万覆铜板等30多个项目进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平均开工时间提前3个月,个别项目提前6个月开工,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
全力推进项目代办。设立项目代办服务中心,组建一支15人的红色专职代办队伍,提供从项目立项至施工许可阶段的审批事项,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网络等服务事项。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全程免费代办制度,变投资人跑审批为代办员跑审批。目前,已为48个招商引资项目提供领办及审批业务指导服务,为34个项目提供代办服务,受到投资企业的高度认可。
推行“标准地”改革。针对项目审批难、落地慢的问题,该市经开区成功争取到“标准地”改革省级试点,地块在出让前完成环评、能评、水土保持等区域评估,企业拿地后完成对相关指标的承诺后即可开工建设,大幅度节省审批时间。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推进联合验收、竣工测验合一改革,项目达产后对能耗标准、环境标准和亩均税收等指标进行达产复核。目前,该市共完成24宗“标准地”出让工作,总出让面积751.6亩。
创新监督方式,解决企业诉求“快人一步”
2021年7月,宁国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县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和群众身边的公权力运行和监督全程“在线”。
实行闭环管理。紧盯投诉件办理情况,构建工作闭环,巩固深化平台建设成果。坚持即收即办、立行立改,平台受理投诉件平均办理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做好投诉件办理“后半篇”文章,注重通过个例看整体,加强综合研判、聚焦突出问题,实现举一反三、综合治理。
优化办理环节。探索建立回访评估机制,并实行办理部门、监督部门同步回访、多次回访制度,对经回访不满意的实施专项评估,提升办理质效。其中,在办理农村饮用水投诉件过程中,将农村用水整治工作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启动专项债项目资金、整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指导乡镇(街道)谋划乡村振兴项目等饮水安全提质增效举措,实现投诉件办理标本兼治。
全面推广使用。坚持以信息化思维为监督赋能新智慧,并将平台端口与为民办事“云上平台”相结合,依托“居民助理”智慧机器人提供的平台超链接,实现辖区14万常驻人口平台使用“全覆盖”、投诉“全天候”、监督“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