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国办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各地陆续出台相关细则,推出务实举措,推动涉企行政检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减少扰企行为。

山西平遥按照当地煤矿企业现状确定检查内容,对辖区煤矿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和指导服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安徽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介绍,食品生产许可办理流程严格且复杂,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进行预报设计并审核图纸,将审核流程前置,减少了不必要的申请流程和资源浪费。
过去,滥用职权等违反执法规范行为饱受诟病。当前,北京、贵州、重庆等地推行“扫码检查”制度,进一步强化执法规范性。无论是日常巡查,还是突发情况、投诉举报等需紧急入企检查的情况,执法人员均须扫码亮证方可进入企业。通过扫码记录,可对执法人员入企次数进行跟踪监督,最大限度减少扰企行为。扫码入企也反向推动涉企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以前执法检查提出问题,现在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专门指导,变成服务性执法。安徽服务性执法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了温暖。企业的反向监督反馈机制也很健全,每次检查完企业都能通过安徽省‘四送一服’App匿名提出建议,3天内就能收到反馈。
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幅度相对较大,极易引发争议。此前,不少企业反映有时会出现不同部门检查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对此北京市开展深度调研摸排,形成典型问题清单并统筹相关部门会商解决。企业可以随时在“京通”小程序中反馈检查过程中遇到的检查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市场监管局确认反馈信息后组织相关部门积极研判,统一检查标准。
权工委融媒信息部副主任
中政营商环境网副总编辑
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5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