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近日在“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为主题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负责人集中发声,释放出金融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加大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政策信号。

“科技金融”位于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首。谈及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证监会主席吴清称,此次改革将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证监会将和有关方面一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险业也将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完善“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机制,更好发挥集成电路共保体作用。加大保险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以及创业投资等支持力度。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需要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护航。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未来还可以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把金融总量更多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李云泽表示,今后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更多金融开放举措在上海先行先试,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本次论坛也传递出金融对外开放不止步的信号,多项重要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在会上发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会同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此外,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还将研究放宽非银金融机构的外方股东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稳健经营。
外汇局正在修订相关资金管理规定,进一步简化和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资金管理,支持壮大耐心资本。同时,支持境内机构开展跨境投资,近期已向53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额度合计22.7亿美元,着力满足居民境外投资合理需求。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区域中心宣布正式启动,将为区域内经济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支持,有助于其加强与亚太地区经济体的交流、研究与合作,更好地支持亚太区域的经济体。对中国而言,这也将推动中国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与协调。
权工委融媒信息部副主任侯瑞岭整理供稿
2024年6月21日